(一)
天福英雄是理琪,獻身革命國忘私。
當年猛打雷神廟,今曰高標星宿旗。
萬代東風吹海隅,一方化雨仰宗師。
文登多少佳兒女,接力還須步伐齊。
這是郭沫若同志于一九六二年八月二十六日為紀念革命烈士理琪同志的題詩。
理琪同志一九三六年初任中共膠東特委書記,一九三七年十二月領導膠東人民舉行了著名的“天福山起義”,建立了膠東第一支抗日武裝。一九三八年二月,理琪率領部隊一舉攻下了牟平城,在雷神廟與日寇激戰中英勇犧牲,時年三十歲。雷神廟戰斗,點燃了膠東抗擊日本侵略軍的烽火。從此,這把抗日的烈火,迅速燃遍了膠東大地。理琪同志死得光榮偉大,革命人民將永遠紀念他。
理琪同志原名游建鐸,河南省太康縣游莊村人。一九〇八年出生在一個地主家庭里。早在學生時期,他就背叛了剝削階級家庭,投入了革命行列。一九二五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后,理琪同志在一片白色恐怖中,被迫離開了太康縣。理琪同志曾在無線電專科學校學習過,離開家鄉后,他以管理無線電通訊的職業作掩護,在舊軍隊里面從事黨的地下工作。這期間,他一面作兵運工作,瓦解敵軍,策動舊軍隊士兵嘩變;另一方面,搜集敵人的軍事情報,用無線電密碼提供給紅軍。
一九三四年,中央紅軍開始長征,黨中央派理琪同志到上海工作。那時,留在上海的黨組織和工作機關經常遭到敵人的破壞,條件極為艱險。理琪同志常常餓著肚子流浪在街頭,但他仍堅定不移地堅持為黨工作著。
(二)
一九三五年,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魔爪進一步伸向華北,民族危機日益加深。蔣介石不但繼續對日寇妥協退讓,而且加緊反共反人民。中國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陰歷十一月初四日),膠東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舉行了大規模的武裝暴動。這次暴動終因敵強我弱、條件不成熟而很快失敗了。
“一一四”暴動失敗后,膠東呈現了一片白色恐怖。在敵人血腥鎮壓下,革命力量遭到很大損失。黨組織從特委到基層,幾乎全遭到破壞,又同上級失掉了聯系。一大批共產黨員包括特委書記張連珠同志被捕犧牲,許多人逃亡,還有一部分不堅定分子自首叛變,剩下的武裝力量也不多了。革命形勢處于極端困難的低潮時期。
文登縣是“—一四”暴動的策源地。暴動失敗后,以溝于家村張修己為首的幾個共產黨員成立了臨時縣委,并推舉張修己為書記。臨時縣委決定立即采取三項措施:一、馬上分散到各地了解組織破壞情況,恢復黨的組織;二、把暴動時搞的槍支收集起來;三、與省委取得聯系。
一九三六年春,理琪同志受黨的委派由上海來到了膠東,住到文登縣溝于家村張修己同志家里。
后來,理琪同志到濟南后,立即用密信同中共文登臨時縣委負責人張修己取得聯系,很快又回到了膠東。這次,他利用威海專員孫璽鳳的弟弟、“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隊員孫明光的關系,直接住在專員公署中。不久,組織上又派張修竹同志把他接到文登縣溝于家村,仍舊住在張修己同志家中。
這次理琪回到膠東,首先著手整頓黨的組織,建立了中共膠東特委。理琪同志被選為特委書記。為了從政治上和思想上整頓黨組織,提高黨員的水平,純潔和鞏固黨的組織,總結經驗教訓,以便使黨組織在困難的條件下能夠領導群眾堅持斗爭,理琪同志親自為膠東特委起草了《給各級黨同志的一封信》。
這封信是整個膠東地區幾年來黨的工作總結和自我檢討,提出了今后黨的領導方針和任務。全信分三大部分:1.中國的現勢析;2.對于膠東黨的自我檢討;3.目前切實執行的任務。這封信在第三部分中闡明了當時黨在膠東地區的任務:嚴密黨的組織,提高黨的政治水準,繼續組織群眾斗爭,開展正規的游擊戰爭,在理論上進行兩條路線的斗爭等。
理琪同志為膠東特委起草的這封信,正確分析了當時膠東黨組織和革命斗爭中的實際情況,貫徹了黨的方針政策,對于及時有效地糾正膠東黨內存在的錯誤傾向起了極大的作用,使黨組織很快得到恢復和發展,革命力量又迅速聚集起來,扭轉了“一一四”暴動后的危難局面。
在這期間,理琪同志的工作十分緊張。他以高度的革命責任感和堅強的毅力,克服了開始時人地生疏的困難,經常在漆黑的深夜里,爬山越嶺,從這個村到那個村,去進行秘密的組織工作。理琪同志的身體很瘦弱,在長期艱苦緊張的工作中,他患了嚴重的胃病,又加上條件差,時常餓著肚子工作,有時胃疼得身上直冒汗。由于缺乏經費,在嚴寒的冬天,理琪同志竟把自己的棉衣拿去典當,作為經費堅持黨的工作。他在生活中充滿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不管環境多么艱險,生活多么困苦,工作多么緊張,他總是有說有笑,還經常哼著歌曲。
為了宣傳抗日,揭露蔣介石不抵抗的反動政策,進一步廣泛發動群眾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在“九一八”五周年前夕,理琪同志寫了《九一八告同胞書》,并組織黨員在各地同時散發,使黨的抗日救亡主張頓時飛遍了文登、榮成、牟平等縣。廣大群眾接到傳單極為興奮,奔走相告。蔣介石當局氣急敗壞,派出大批軍警收繳傳單。
(三)
“七七”事變后的膠東形勢已十分危急,眼看日寇的鐵蹄即將踏進膠東半島。廣大人民群眾則要求立即起來抗日。正在這時,理琪同志回到了膠東。他立即召集同志們討論抗日救亡的大計,領導了有名的“天福山起義”。
天福山位于文登城東二十公里處,是一個群峰環抱的小山崗,山頂上有一座古廟。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以理琪同志為首的中共膠東特委領導的武裝起義在這里爆發了。上午,起義群眾聚集到山上召開了誓師大會,理琪同志首先在大會上講話。他向大家報告了當時的政治形勢,號召在日寇即將侵占我們家鄉的時候,凡是不愿做亡國奴的人們,都要馬上團結起來,組織起來,有人出人,有錢出錢,廣泛進行救亡宣傳,武裝起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鏟除漢奸、賣國賊。他在報告中還講了黨要團結資產階級和爭取地主階級參加抗戰的統一戰線政策,同時還傳達了省委的指示:在膠東成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理琪的講話得到大家的一致擁護。
在“擁護共產黨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聲中,繡著鐮刀錘子的黨旗和寫有“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字樣的兩面紅旗,在廟前的廣場上升起,它宣告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膠東人民抗日武裝的正式誕生。誓師大會后,部隊以武裝宣傳隊的名義,深入各地進行抗日宣傳活動。理琪同志和特委其他幾個主要負責人,肩負著更重要的使命到了威海。
威海是膠東半島的一個重要軍港,當時駐守在那里的軍政當局正處于戰降不定的混亂狀態。在駐守人員中,專員孫璽鳳力量小,抗戰決心也不大,想脫身溜走;警察局長鄭維屏想當漢奸,他力量較大,并和孫璽鳳有矛盾,正在逼迫孫璽鳳投降;駐在威海的海軍教導隊武器精良,力量最強,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并且與鄭維屏不和,但態度不明。可是,教導隊郝隊長的弟弟是共產黨員,剛剛出獄,正在郝家養病,可以影響其兄。另外,在威海的二區政訓處的一部分人,則在我們黨的掌握下。特委正確分析了威海這種形勢,決定推動孫璽鳳支持我們抗戰,爭取海軍教導隊中立,反對鄭維屏投降,依靠自己掌握的力量舉行武裝起義。為此,我黨曾多次派人去威海進行工作,宣傳我黨政策,這次理琪同志又親自到威海去開展工作。
硅膠像場景:理琪在做當時威海專員專員孫璽鳳的工作
經過理琪等同志大量細致的工作,完全達到了特委的預期目的。一九三八年一月,在理琪同志的領導下,我方打開了威海專員公署的軍械庫,繳獲了許多槍支和輜重彈藥,并在我原有武裝力量的配合下,成功地發動了原政訓處孫端夫為首的約百人起義。起義隊伍在威海市進行武裝游行,高喊抗日和打倒漢奸賣國賊的口號,然后滿載勝利品撤離了威海。
(四)
威海起義后,抗日武裝擴大了。為了加強黨對武裝力量的領導,“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還成立了軍政委員會。理琪同志被推任為司令員和軍政委員會主席。此后,第三軍迅速發展到八個大隊。這時,日寇已侵占了煙臺等地。第三軍在黨的領導下,在膠東人民的支持下,展開了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英勇斗爭。
雷神廟是一個不大的四合院,有正殿、東西廂、南大廳,全是磚石墻,廟門朝南。廟外東、南、西三面都是空地,北面連著村莊,村后便是通向牟平城的大道。日軍在其飛機的偵察下,很快就跟蹤到了這里。在這危急的時刻,理琪同志毫不驚慌,鎮靜地指揮大家戰斗。當日軍的機槍架在廟門口,并向廟內射擊時,理琪同志立刻喊道:“同志們,堅守廟門,沉著迎敵,準備突圍!”在他的指揮和鼓舞下,敵人連續兩次進攻都被打退了,但我們的同志也有的負傷、有的犧牲。理琪同志也身中數彈,腸子被打斷,血流不止。可是,他根本不把自己的安危放在心上,一手捂著肚子,一手拿槍,繼續指揮戰斗。他堅定地鼓勵大家要堅持,要節約子彈,準備突圍。當同志們聽到他的聲調變了,才發現他已身負重傷。大家趕來照顧他,他卻咬緊牙,擺擺手,要大家切莫聲張,趕快去對付敵人。當他已無法支持時,才把自己心愛的匣子槍讓同志們交給黨組織,留作紀念。
同志們連續打退了敵人幾次沖鋒,一直堅持到天黑,在外面增援部隊的配合下,背起負傷的戰友,乘著雪夜,終于勝利突圍了。理琪同志早已不省人事,同志們把他安頓在一個草垛里,等醫生趕到時,這位深受群眾愛戴的黨和人民的優秀兒子、共產主義戰士,已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微信號:17801099661